■鄉村振興看蘭州 百合花長成“致富花” 西果園鎮百合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爽口源公司車間工人正在工作
一說起七里河,大多數人首先就會想到百合。是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百合已經成為七里河區的標志。七里河人民種百合、吃百合、賣百合,與百合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七里河區西果園鎮大力推動百合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確保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日前,蘭州市“鄉村振興及農業農村工作宣傳活動”走進七里河區西果園鎮,了解該鎮是如何用好百合,讓百合成為“致富花”的。
1
企業帶動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百合產業對西果園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西果園鎮全鎮共有百合加工戶70多家,年加工量1萬余噸,其中年加工量在500噸以上的12戶。蘭州百合是廣大產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西果園鎮廣大后山農民擺脫貧困、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在全鎮農業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
“我們希望能在挖掘蘭州百合更多價值的同時,提高西果園鎮百合種植戶的收益?!辈稍L中,蘭州米家山百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米發君介紹說,通過分紅、高于市場價收購、標準化種植技術培訓、免費發放有機肥等措施,該公司積極幫助當地農戶增收增產。米發君的話代表了米家山、爽口源等百合公司的想法。據西果園鎮副鎮長楊玲介紹,米家山公司和爽口源公司作為西果園鎮百合產業的龍頭企業,建立了就業基地,帶動了全鎮多人就業增收,效果非常明顯。
“2016年我和丈夫進入公司工作。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鎮上貸款買了房,全家從山里搬了出來,孩子也在鎮上上了學?!备拭C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曹鵬霞說。曹鵬霞是七里河區西果園鎮草原村村民,在來爽口源公司上班之前,家里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夫婦倆打零工,打零工錢少還不穩定,夫妻倆經常為生計發愁。后來二人在爽口源公司找到了工作,丈夫在公司食堂當廚師,曹鵬霞則在生產線上當工人。工作時間規律,收入穩定,幾年下來曹鵬霞家里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記者了解到,西果園鎮作為七里河區百合的主產區,實行“協會+公司+基地+合作社”的運營機制,把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與國內外的大市場連接起來,形成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目前,全鎮累計種植百合達到19700畝,預計年產量將達到約550萬公斤,年加工量1萬余噸,百合主產品主要銷往廣州、上海、北京等國內大中城市,還有部分百合產品遠銷海外。未來,西果園鎮計劃加大對百合的推廣力度,將其送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2
文化旅游讓鄉村產業大發展
很多蘭州人都知道,“天下百合第一村”袁家灣村,有條美麗的“百合谷”。
8月24日上午,記者一行驅車前往“百合谷”,雖然已經過了百合花開的時節,無緣一睹百合花海的芳容,但當日“百合谷”內煙霧繚繞、清幽淡雅的景色依然美不勝收。
袁家灣村全村村民以種植百合、加工百合為主要收入來源。近幾年,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深厚的百合產業文化、近郊方便的地理位置等優勢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其開發的“百合谷”成為七里河區西果園鎮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站。
袁家灣村黨建專干柴雪佳介紹說,今年以來袁家灣村打破原有的“百合谷”運營模式,積極開發了“百合谷”野奢營地,讓游客在觀賞百合美景的同時,還能采挖百合、品嘗百合宴,以進一步擴展袁家灣村的影響力,提升村民的收入。
記者了解到,西果園鎮以小康村、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搶抓發展機遇,依托袁家灣村百合發展核心產地和四百多年的百合生產經營歷史,以及袁家灣村地處七道梁山體北麓,前有上千年歷史的“蛟龍寺”人文景觀,后有約二十平方公里的自然林風光等獨特資源,深度挖掘百合文化,提升豐富現有的百合展覽館;傾全力打造“百合谷”,建成采摘、觀賞、休閑、旅游生態農業一體的知名城郊鄉村旅游村,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百合產業大發展。
近十年來,西果園鎮依托百合為主的各項產業發展,全鎮經濟有了很大提升。全鎮農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9008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61億元,增幅為78.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從2012年的9492元增長到2021年的2.05萬元。該鎮于2016年被農業部評為“一村一品”特色鄉鎮。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