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示范區創建工作啟動 推動全省基層治理能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9月15日下午,省民政廳、蘭州市政府在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區舉行蘭州市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示范區創建啟動儀式。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四強”戰略以來,省民政廳迅速行動,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制定了《關于指導蘭州市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重點任務清單,提出了七個方面的實驗示范創建內容,旨在通過支持蘭州市和蘭州新區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全省基層治理“首善之區”,為推動全省基層治理能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發揮標桿和示范作用。
實驗示范創建內容包括七個方面:一是在蘭州市開展市級基層治理創新實驗;二是在七里河區彭家坪鎮等3個鎮開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加強鄉鎮為民服務議事協商能力建設,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進一步優化鄉鎮政務服務流程;三是在城關區白銀路街道等3個街道開展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加強街道為民服務議事協商能力建設,進一步優化街道的政務服務流程,做好社會組織培育引導和特殊群體關愛服務等工作;四是對城關區和中川園區創建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進行評估驗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五是在城關區張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區等19個社區開展社區治理能力提升示范創建,一方面提高社區在疫情防控當中的應急處置能力、組織動員能力、生活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健全居民自治制度、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增強社區治理能力;六是在七里河區八里鎮后五泉村等14個村開展村委會規范化建設試點,重點規范村民委員會職能事務、組織體系、規章制度、服務設施、工作保障等內容,同步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七是在蘭州新區西岔鎮新康村開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治理實驗。通過積極探索,在工作機制、方式方法、服務流程等方面守正創新,力爭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示范標桿作用的先進典型。
據了解,蘭州作為省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地位舉足輕重。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社工委”,大力實施“社工委在行動”,初步構建起黨工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的城市社區治理新模式,唱響了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主旋律,充分彰顯了省會擔當、展示了省會作為;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上已經先行一步,這為即將開展的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示范區創建打下了良好基礎。
根據省民政廳的要求,在此次示范區創建中,一要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的制度,筑牢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按照職能事務、規章制度、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工作保障“五個規范”要求,打造居委會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建立健全居委會下屬委員會,著力推進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二要健全居民自治制度。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開展社區議事協商實驗示范創建,有序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完善居務公開制度,積極探索居務監督有效形式;依法制定和完善居民公約,健全備案和履行機制,積極動員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治理。三要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充分調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資源等社會力量,加快構建多方參與格局;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努力滿足居民多樣化服務需求;優化社區服務設施布局,改善服務條件,打造綜合性、多功能的美好生活服務站;設立社區社會工作室,為居民特別是“一老一小”“一殘一困”提供專業化服務。四要增強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制定完善社區防控預案,加強應急能力培訓和實操演練,回應和處置群眾訴求;健全上下貫通的社區防控網絡,改進網格化管理服務;整合社區現有志愿服務力量,組建社區防控志愿服務隊伍,統籌使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駐守社區人員,切實提高組織動員能力。建立社區常住人口基礎信息臺賬,切實提高轄區居民生活保障能力,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譙喜龍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