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人來分享大自然的饋贈 金溝鄉特色農業帶動鄉村旅游業
初秋的鄉村迎來豐收的節奏。步入位于西固南部山區的金溝鄉,延綿起伏的遠山隱在淡淡的暮靄中,逆光下的層層梯田猶如面面明鏡,順坡度而塊塊遞進。鄉間炊煙和著村落、綠樹、青山,和著在樹林、田野穿梭的鳥兒,組成了一幅幅唯美的畫卷。
西固區金溝鄉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立足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定位,通過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生態美麗家園、實施項目建設帶動“三駕馬車”牽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產業支撐 打好特色優勢牌
中午吃完飯,金溝鄉熊子灣村村民袁鴻海顧不上休息,扛起鐵叉等農具徑直來到地里,和邀請來的“幫手”一起挖百合?!敖衲觌m然天旱,但我們屬于二陰地區,影響不是太大,今年的百合價格也比較好,兩畝地能賣1萬多元?!痹櫤D闷鹨粋€大大的百合高興地說。
百合種植是金溝鄉優勢支柱產業,該鄉全力實施百合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投入資金880余萬元,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60萬元,建成500畝蘭州百合綠色種植基地和兩座200平方米百合保鮮庫,建成有機百合加工凈化車間和百合研發實驗室,開發生產百合酵素、碗裝無硫百合片、速食百合干等百合深加工產品。金德百合成功入選“甘味”品牌目錄,“尚古堂”有機百合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目前,百合種植范圍涵蓋小金溝村、馬家山村、楊家咀村、熊子灣村4個村25個村民小組,種植面積達到6000余畝。
眼下正是瓜果飄香季節,紅富士、蛇果、冬果梨散發陣陣清香,游客們興致勃勃地穿梭在果林中,邊采摘邊品嘗,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近年來,我們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探索農旅融合新模式?!苯饻相l黨委書記郜佐鵬說,新建小金溝村120畝接杏種植片區,全鄉杏樹種植達到400畝,優化提升馬家山村千畝蛇果種植園,果樹綜合管護1200畝,穩步推進熊子灣村大榛子產業園建設,種植大榛子苗木7600棵,養殖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金溝鄉堅持以“一山、一園、一溝”為抓手,開發建設“杏花谷”項目,平整土地180畝,栽種杏苗1700棵?!瓣P山驛?!苯ǔ?0米游廊及觀景平臺,全面帶活周邊土特產消費市場。開發完善馬家山村田園綜合體功能,打造油菜花田、燒烤營地、農業體驗園、采摘園等多個功能區,有效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生態宜居 建設美麗新家園
鄉村振興看我家,美麗庭院如詩畫。走進小金溝村陶仁蘭的家,庭院坐北向南,院子里綠植擺放非常講究,中心位置的小草坪上,木質板做成的小橋矗立在那兒,加上青花瓷盆和小水車潺潺流動的山泉水,一切顯得恬淡秀美,一家人圍桌而坐,談天說地,其樂融融。陶仁蘭說:“這幾年,村內環境衛生一天比一天好,環境好了,身體好了,人的心情也更舒暢了?!?/p>
環境就是民生,生態就是經濟,已成為金溝鄉干部群眾的共識。全鄉實行“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保潔員包區域、農戶包房前屋后”的網格化“四包”工作責任機制,按照“面山做生態、沿路做景觀、村頭做美化”的思路,大力實施“美化金溝”行動。今年以來,共栽植樹木2400棵,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和生產廢棄物180噸、村內溝渠8公里、亂搭亂建6處,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完成公益林驗收2192畝,為美麗鄉村添加“新綠”,實現了從“一處美”到“一片美”。
項目牽引 鋪就村民致富路
挖土、平地、鋪磚......在金溝鄉馬家山村,工人們正在對田間道路進行硬化。馬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孫烈榮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125.56萬元,鋪設長3.46公里,寬2.5米紅磚道路。項目建成后,可使孟家嶺1000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極大改善馬家山村百合種植基地、蘋果種植基地的交通運輸不便的現狀,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
“現在種百合,政府發補助,這樣的好事做夢都沒想到?!痹诮饻相l的百合種植戶之間,互相傳頌著一件大喜事。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推進百合特色產業提量增面、優質高效發展,金溝鄉積極爭取了百合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對新增的1200畝百合進行產業獎補,每畝補助資金1000元。上半年,全鄉共計申請新增百合種植戶453戶,種植面積1204.38畝,5月份已完成區級驗收、復核工作,通過“一卡通”向農戶發放獎補資金共計120萬元,可推動實施鄉村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全部開建......今年,全鄉共爭取實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項目6個,總投資492.06萬元,力爭9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金溝鄉沐浴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陽光,一個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人民美好生活路”正在奮力鋪就。
總策劃:劉立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